Search

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”的作者是克雷頓‧克里斯汀生(Clayton Christensen) ,哈佛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”的作者是克雷頓‧克里斯汀生(Clayton Christensen) ,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。

首先作者談工作選擇。為什麼那麼多人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,而且覺得自己無法離開,沒有其它選擇?

一個人對於工作的評價主要有兩個面向。

第一個叫Hygiene factor,譯為保健因素。

Hygiene本意是環境與個人衛生。特別是為了遠離疾病所採取的衛生措施。你做了這些事情,就比較不容易得病。

在工作上,保健因素指的是避免讓人對工作心生不滿的因子。譬如不足的薪資,很差的工作環境。這就是保健因素。

第二個叫Motivation factor,動機因素。也就是工作者有多大的動機去從事這個工作。

需要留意的是,保健因素頂多就只能讓人不討厭這個工作。工作要令人滿意,幾乎不可避免的,一定要滿足動機因素。

而薪水,在分類上屬於保健因素。

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,把保健因素放在首位。而保健因素中最重要的,就是薪水。

作者談到自己在大學授課的經驗。很多學生剛入學時都有遠大夢想。希望學會管理技術,為員工帶來幸福,增進企業運作效能,在業界闖出名聲。

但畢業後,他們大多會選擇高薪職業。

作者問學生,”為什麼不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?”答案往往是:”我還有學貸要還”、”我有家人要養”。似乎出於經濟的現實考量,不得不如此。

他們常常想說:”就耐著性子做幾年,錢賺夠了,我就可以換回我真正喜歡的工作。”

但隨著時間經過,他已經習慣這個賺錢速度與其所帶來的優渥生活。甚至隨著年資增長,薪資進一步提升。於是他發現自己愈來愈無法離開目前的工作,去從事心中真正想做的事。

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先以薪資為考量,日後再做轉換。卻沒發現,薪資本身就是一個陷阱。以薪資做主要考量,它會永遠壓抑你的動機因素。讓你走上一條你沒那麼喜歡,不是你真正想做,頂多就是不討厭的工作生涯。

一個錯誤的初始考量造成日後的種種問題。

不是說薪資這些保健因素不重要,而是人往往需要一個更平衡的考量。

請記得把動機納入考慮。一個讓人從中得到成就感,覺得自己在持續進步的工作,是一個可以讓人樂在工作的寶貴特點。

面對往後的職涯,作者以本田機車進入美國市場的策略為例。

本田本來想用重型機車進入市場,跟原有的美國當地業者,譬如哈雷,一較高下。但成效不彰,銷售數字相當難看。

後來在一次週末的休閒活動中,本田員工騎著自家的輕型機車,引起圍觀民眾的興趣。本田發現,這才是切入點。

一家公司本來計畫的叫審慎策略(Deliberate strategy),後來因應狀況所採取的,叫應急策略(Emergent strategy)。

一個人在面對職業生涯時也是相同的狀況,你心中會有一條原先計畫的路徑。但當你走著走著,你會發現其它機會,另一條似乎也相當可行的路在旁邊出現。

即便後來是透過Emergent strategy找到更好的路,難道原先Deliberate strategy就是錯的嗎?

不。正是因為Deliberate strategy讓你開始出發,去嘗試,你才會找到Emergent strategy。

假如當初本田機車沒有試著進入美國市場,它會在嘗試中發現利基點嗎?

重點是,不要想著自己日後的職業生涯一定是一條路走到底。作者自己就是一個從事過許多工作的人,從擔任顧問,到創業,然後回學校拿博士學位,又成為教授。

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探索,做什麼會讓你覺得得心應手,發光發熱。讓你找到滿足動機,也夠”保健”的工作。這是一定要去做才會找到的解答。而不是你坐在書中前用力的想就可以預見的未來。

心中有個計畫,但也同時保持彈性。

這種想法,讓人有機會可以探索職業生涯的不同可能。也不會因為想著,一定要做出一生正確的重大職涯決定,反而被壓力壓到無法動彈,不敢起步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綠角財經筆記是一個專注於指數化投資概念,指數型基金,ETF,資產配置與美國券商投資相關討論的部落格 網址: http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com/
View all posts